147小说 > 次元 > 捉鬼异闻录 > 第二十八章 三次伐随

第二十八章 三次伐随

对英雄迟暮的武王来说,满木之下比深宫之内是一个更好的瞑目之处,他的将领深悉他的心情,让他带着胜利踏上归程。如此壮烈,如此幸运,他可以死而无憾了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,以有道伐无道是可以与“汤、武”媲美的正义事业。因此,穷兵默武一类的贬辞对武王是全然不适用的,这只要看武王的政治遗产就可以明白了。

武王留下了丰硕的政治遗产:一是有清朗而安宁的江汉平原。文明的灿烂阳光,从江汉平原的西边照到了东边。国与国相伐,部与部相攻,这样的人祸几乎绝迹了。铜矿的开采,铜器铸造,都有蒸蒸日上之势。随国在楚国的卵翼下,走向文明昌盛。二是留下了一套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。王的下面,有令尹总揽军民大政,有莫敖掌军,有县尹为一县之长,还设有其官职。三是为北上中原建立了两个前哨,左翼是若,右翼是蓼,相向窥视着南夹道。楚人下一步要做的,就是打通南襄夹道、占领南阳盆地了。

说到这里的时候,我下意识便是拿出地图看了看。我们如今所在的地理位置算是比楚武王出征前的地方,按理说,楚武王魂魄执念太深,不愿意离开人世间的话,那么他的魂魄会一直重复着生前做的事。他生前做了什么事呢……

“真是因为这样,所以我们才会看见楚武王带着自己的军队出现在我们面前。生前因没有攻打下随国,武王执念太深,死后也是一直留在了这段路上。史书记载,楚王死在一棵樠树下。换句话说,如果我们想要找到他的魂魄,就得找到棵樠树。”我还在思考的时候,黄仲秋倒是不慌不忙地将这些话说了出来。

我们没有任何人反对黄仲秋的话,他说的很有道理。我们收拾好东西,准备朝着楚武王出征的路线走下去。说不定,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好东西。

连夜的赶路让我们很是疲惫,一路上,我的脑子几乎是从一种清醒的状态渐渐变得迷糊。不过还好,韩函和道空一直在身边说话倒是让我有些清醒了。他们谈论的东西,就是青铜。

正是因为青铜的出现,才有了人类历史里第一个人类利用金属的时代——青铜时代。

青铜使用时间可以算是比较场的。夏、商、西周、春秋及战国早期,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。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、兵器及杂器。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。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,它带有一定的神圣性,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。所有青铜器中,礼器数量最多,制作也最精美。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。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、食器、酒器、水器和神像类。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,文饰种类也较多。

青铜器最常见花纹之一,是饕餮纹,也叫兽面纹。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,山东龙山文化继承了这种纹饰。《吕氏春秋·先识》篇内云“周鼎著饕餮,有首无身,食人未咽,害及其身”,故此,一般把这种兽面纹称之为饕餮纹。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已有了。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。西周时代,青铜器纹饰的神秘色彩逐渐减退。龙和凤,仍然是许多青铜器花纹的母题。可以说许多图案化的花纹,实际是从龙蛇、凤鸟两大类纹饰衍变而来的。

青铜也是春秋时期铸造礼器的必需品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,楚武王才会费尽心思拿下铜绿山。曾经有这么一个小故事,郑国国君派来使者向楚国示好,楚国为了表示出自己的开放大度,所以就是赠与郑国使者大量青铜。

当郑国使者准备离开的时候,没想到楚王也是派出使者在楚国城外拦下了郑国使者。并且传达了楚王的话。

送给郑国的这些青铜不能用来冶炼兵器,只能用来铸造礼器。如果郑国使者不答应,楚国便是要收回这些青铜。

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便是可以看出,在那个年代,青铜器是有多么的重要。楚国不顾外交礼仪,只是为了给郑国留下这个承诺,也算是够拼。

楚武王当年行进路线多为山路,所以这也是让我们的速度放满了许多。我们在路上想办法与高叔取得了联系。我告诉他了现在的情况,并且让高叔在铜绿山等着我们。

高叔倒是没有多说什么,只是让我们自己注意一下安全。毕竟我们昨天遇到了数量如此多的魂魄,高叔很担心我们会出什么事。

我打着哈哈让高叔放心,并且说不会出大事的。可是电话刚一放下,我真个个人就觉得有些不对了。

在出山的时候,我突然想起了那朵红花。之前,韩函说那朵红花说自己是村子里的人,我们现在可以说是村子里有什么都还不知道,就要脚不停蹄地朝着铜绿山走去。趁着韩函和道空休息的时候,我将黄仲秋拉到一边,轻声问道:我们现在就这样朝着铜绿山赶去?

黄仲秋抬起头看了我一眼问道:不然呢?难道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?

“我总觉得不对。我们才到村子的第一晚上就出了这事,如果我们多留几天,会不会有更多发现?而且,如果我们真的要找到那樠树,是不是困难很大?什么树可以活这么久,你倒是给我说说。”我从包里拿出一瓶水来喝了一口才缓缓和黄仲秋说道。

黄仲秋像是知道我话里有悬念,他看了看在意一旁休息的韩函和道空,倒是把我拉到另外一边说话了。虽然道空眼神瞟了我们一眼,但是他倒是没有多说什么。

“所以你是什么意思?我们还要回村子里去?”黄仲秋压低了声音问我道。

“难道你还有更好的办法?”我看着黄仲秋问道。“村子里阴气这么重,我觉得一定有猫腻。”

黄仲秋听到我的话倒是想了很久,最后他作出决定后,便是和我一起找到道空。

“我和正邪想了想,村子里应该还有其他东西,我们就这么走了,恐怕有些有些不对。我和正邪建议我们兵分两路,你和韩函继续去追着楚武王。如何?”

我以为黄仲秋会以其他措辞,没想到黄仲秋就这么直接地说出来了。

道空也是想了想,最后还是点头答应了。

在我们准备准备离开时,道空突然叫住了我和黄仲秋,淡淡地说道:注意凤凰。

注意凤凰?意思是我们注意朱雀?不对阿,这什么个意思啊。就当我和黄仲秋还不明白这是什么个意思的时候,道空已经翻身上马离开了。

看着那高冷的背影,我也是醉了。

我唯一知道,就是楚人视凤凰尾为神物。难不成,道空是在提醒我们什么?

神话中说,凤凰每次死后,会周身燃起大火,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,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,称之为“凤凰涅磐”。如此周而复始,凤凰获得了永生,故有“不死鸟”的名称。凤凰和麒麟一样,是雌雄统称,雄为凤,雌为凰,其总称为凤凰。凤凰齐飞,是吉祥和谐的象征。 它跟龙的形象一样,愈往后愈复杂,有了鸿头、麟臀、蛇颈、鱼尾、龙纹、龟躯、燕子的下巴、鸡的嘴。

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且还是楚国人的信仰。

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,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,距今约67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出土,在象牙骨器上就有双鸟纹的雕刻形象,这双鸟纹应是古代凤凰的最早记载。

根据神话传说,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。在古华夏,中国人所崇拜的动物是龙与凤。然而千百年来,龙与凤的真相却一直是个谜。关于龙的问题,已经是一个迷了。有人说见过龙,可是没有说见过凤凰。

凤凰后来也成了大部分人口中的朱雀,实则不然。今日所见关于凤的最早记录,是在《尚书·益稷》篇中。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,举行庆祝盛典。由夔龙主持音乐,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。最后,一凤凰也来了——“萧韶九成,有凤来仪。”孔传:“灵鸟也,雄曰为凤,雌曰凰。”郑玄注:“仪,言其相乘匹。”

注意的是,在这里,凤凰被古代住家视作一种象征吉庆的神鸟。所谓“来仪’,郑玄释作“乘匹”。在商代甲骨文中曾发现过如下一条记载:“甲寅卜,呼鸣网,获凤。丙辰,获五。”。

据于省吾说,这条甲骨文的意思是:商王指令臣鸣用网捕鸟,于丙辰这天捕了五只凤。“由于系用网埔之,故所获自是生凤。”由此看来,在商代,中国确曾有过凤鸟。那么这条甲骨文是否只是一刚孤证呢?否。在早期金文《中鼎》铭辞中,我们还可以读到如下一则记载:“……归生凤于王。”

据此,则无论甲骨文、金文、都有材料确切无误地表明,直到商周之际,凤凰还是一种虽然稀见、但却并非不存在的鸟类。战国秦汉以后,凤凰方完全被神化成一种灵异之鸟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秦汉史籍中,关于凤凰出现的记载却仍然时有所见。

例如《左传昭17年》:“我商祖少吴挚之立地,凤鸟适至,故纪于鸟师而鸟名。”又据《汉书》记,汉时凤凰数至,鸟身“高五、六尺”。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记:建武十七年,有五凤皇见于颖川之陕县。注引《东观汉记》曰:“凤高八尺”。

而据《京房易传》:“凤皇高丈二。”两汉是谶纬迷信盛行的时代,史籍中所记许多祥瑞奇异之事往往不足征信。但恐怕我们也不能认为,其中完全不会有某些可信成分。至少秦汉人所描绘的形体特征,有一个极可注意的共同之处,这就是凤凰体型的奇大——由身高五、六尺直到一丈以上。

所以说,道空让我们小心凤凰的意思,是说我们会见到凤凰?

我突然有些搞不懂这个和尚了。